资讯动态

破解产业迭代与人才滞后矛盾,打造高水平数字动态专业群

a627d42ea4230e97f8a5c4b9622eeba5.png

对接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企业核心岗位,精准定位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规格,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,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、实践教学体系。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,稳步扩大中高、中本、高本衔接贯通培养规模,服务学生多样化选择和全面发展。探索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多形式衔接,培养新质生产力发展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。健全专业群运行管理机制和群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快速响应产业变革的最新要求。

在“新双高”的建设中,要求提交专业群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、专业群产业需求分析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,这一改变意味着专业群建设成为“新双高”建设的重中之重。那么如何打造高水平数字动态专业群,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,提升对国家战略、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的支撑力,将是“新双高”高水平专业群构建的关键。

4ae5a9cdb0ddae1595ba6c94bfe37ab9.png

专业产业图谱:提供“精准导航系统”

产业环节与企业岗位数字画像通过构建“数据驱动、精准映射、动态迭代” 的产业-教育对接机制,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了“精准导航系统”。产业链知识图谱建模: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解析产业政策文件、行业报告,构建包含“基础层(原材料)- 技术层(核心工艺)- 应用层(终端产品)” 的三级产业链图谱。例如,某高职院校在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中,通过分析《中国制造2025》政策文本,识别出 “工业机器人-智能传感-数字孪生” 三大技术模块,对应设置3个专业方向。

a8ff878e6407701623e1b0e1d08315d7.png

岗位能力要素拆解:采用职业能力测评工具,将岗位需求分解为“知识(30%)- 技能(50%)- 素养(20%)” 三维度。例如,某电商企业客服岗位画像显示,除传统沟通能力外,需新增 “舆情监测工具使用(技能)” 和 “数据敏感意识(素养)”。岗位变迁预测模型:运用神经网络分析招聘网站岗位描述文本,识别岗位技能需求的时序变化。浙江某高职院校通过分析“软件测试工程师” 岗位描述中的 “AI 测试框架” 关键词出现频率,在2024年将相关课程纳入软件技术专业群,毕业生就业率提升12%。

智能预警系统:设置“产业契合度”“岗位匹配度”“技术跟随度” 三大核心指标,当某专业连续两年指标低于阈值(如70分)时触发预警。四川某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该机制,在2024年淘汰“传统模具设计”专业,新增“增材制造技术”专业,专业群整体产业契合度提升至89%。

专业人才图谱:从“经验决策”向“数据决策”转变

人才培养数字画像将学生的能力发展轨迹与产业需求进行实时映射,实现专业群建设从“经验决策”向“数据决策”的转变。

人才培养数字画像将进行全场景数据采集:整合学习行为数据(课堂互动、作业完成度)、实训过程数据(设备操作轨迹、项目成果)、职业素养数据(企业实习评价、竞赛表现)等多维度信息,形成覆盖“知识-技能-素养”的三维数据库。

90f023218dd9b0ec700850841c20e2ad.png

适配度量化评估:采用余弦相似度算法计算学生能力画像与岗位需求画像的匹配度。某学院建设的数智工程产业学院,通过“综合素养+专业技能” 双模型画像,使毕业生岗位适配度提升至89%。

人才培养数字画像通过构建“数据采集-能力画像-教学适配-质量进化”的闭环生态,让高职院校可培养出既具备扎实数字技术功底,又能快速适应产业变革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
专业课程图谱: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

课程体系数字化图谱通过构建“知识关联可视化、能力培养精准化、产业需求动态化” 的三维协同机制,将课程内容、能力目标与产业需求进行实时映射。

课程体系数字化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教材、行业标准进行语义解析,将课程内容拆解为“概念-原理-方法-案例”四级知识单元。例如某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安全专业群将《Web安全与渗透测试》课程拆解为172个知识点,关联3D仿真实验、微课视频等多模态资源,形成“学-练-用”一体化知识框架。

7fe231f8b4a41f169a74fb6f33b967ef.png

能力矩阵建模:运用职业能力测评工具,建立“课程模块-能力指标-岗位需求”关联矩阵。重庆某学院通过该矩阵识别出“数据清洗准确率”与企业“客户数据处理效率”的强相关性,动态优化教学方案,毕业生首年留存率提升至92%。

课程体系数字化图谱通过构建“需求感知-知识图谱-教学适配-质量进化” 的教学逻辑,扎实地推进专业群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对接,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紧密结合,根据行业发展及时调整课程,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,确保学生掌握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。

专业实践图谱,实现“智能型实践”的跃迁

实践教学体系数字化图谱通过构建“虚实融合、动态适配、数据驱动” 的智能生态系统,为 “新双高” 建设中的高水平专业群提供了 “精准培养-敏捷响应-持续进化” 的全周期支撑。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实践教学资源、产业需求、学生能力进行三维动态映射,实现从“经验型实践”到“智能型实践”的跃迁。

专业实践图谱将实践教学内容拆解为“设备操作-工艺参数-质量标准-安全规范” 四级知识单元。关联3D仿真设备、工单式活页教材等多模态资源,形成 “任务-技能-评价”一体化框架。

168c93a087c599464619f7e3542ed383.png

AI+元宇宙真实训场景: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“教学-生产”一体化环境。校企共建“虚拟生产车间”,企业可将最新生产线(如智能汽车焊接流水线、芯片封装车间)1:1 复刻到元宇宙环境,学生在校园即可参与真实生产流程的模拟操作;企业工程师远程指导学生解决虚拟生产故障,同步传递行业前沿技术。

在“新双高”建设中,打造高水平数字动态专业群并非偶然选择,而是顺应时代变革、对接国家战略、破解职教痛点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,它不仅是解决“人才供需错配” 的现实路径,更是职业教育实现 “高质量发展、引领全球标准” 的核心抓手,最终服务于 “培养数字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、支撑中国式现代化” 的根本目标。

2bcd506a09dc8c7eb6e48dfdc744e8bd.png


栏目导航

联系我们

电话:400-0066-915
地址:天津市红桥区宝能创业中心8层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
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