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中心

重塑高职教育教、学形态,虚拟现实技术赋能“新双高”九项任务

0002c2cd0472d670352f473650cd80fe.png

2025年2月,教育部、财政部联合发布了《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(2025—2029年)的通知》,标志着第二期“双高建设计划”(以下简称“新双高”)的正式启动。

教育部用“九大改革任务”重新定义下一轮“双高计划”的建设逻辑,而虚拟现实(VR)技术凭借沉浸式、交互性、安全性等特性,为九项改革任务提供了创新实现路径,重塑高职教育的教与学形态。

01 “直面革命精神”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

虚拟现实技术将构建沉浸式思政教育场景,突破传统思政课堂的理论灌输模式。通过搭建 “红色历史体验馆”,学生可 “穿越” 到五四运动、长征等历史现场,在虚拟环境中参与“红军过草地”“延安大生产” 等互动场景,直观感受革命精神;开发 “劳模精神VR 展厅”,借助动作捕捉技术还原大国工匠的工作场景,学生能 “亲手操作” 精密仪器,体会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。

be4ba4de82fc456872048792dab57674.png

同时,VR 社交平台可组织跨校 “虚拟志愿服务”,如在虚拟社区中参与 “助老智能设备教学”,将品德培养融入实践体验,实现 “认知— 情感 — 行为” 的思政育人闭环。

02  打造无边界产教协同空间,创新产教融合机制

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无边界产教协同空间,破解校企合作中的时空限制与资源壁垒。校企共建 “虚拟生产车间”,企业可将最新生产线(如智能汽车焊接流水线、芯片封装车间)1:1 复刻到VR环境,学生在校园即可参与真实生产流程的模拟操作;企业工程师通过VR远程指导学生解决虚拟生产故障,同步传递行业前沿技术。

例如 “柔性生产线VR 系统”,企业实时更新生产工艺数据,院校则将学生的虚拟操作成果反馈给企业,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参考,形成 “企业技术输入 — 院校人才输出” 的动态协同机制。

03  强化专业间逻辑关联,打造高水平专业群

虚拟现实技术重构专业群跨学科融合场景,强化专业间的逻辑关联。以“智慧建造专业群” 为例,通过VR构建 “虚拟建筑全生命周期” 场景,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完成图纸设计后,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可在虚拟空间进行结构施工模拟,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同步核算成本,物联网专业学生则接入智能楼宇控制系统,实现 “设计 — 施工 — 运维” 全流程的跨专业协同。

5c2a38546f2d268aa799b613b50a9342.png

VR知识图谱平台还能直观展示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关系,如在 “健康护理专业群” 中,学生可通过虚拟患者案例,清晰看到护理、康复、药学等专业的协同作用,强化系统思维。

04“知识传授”向“能力建构”转型,建设一流核心课程

虚拟现实技术推动核心课程从“知识传授”向“能力建构”转型,打造沉浸式技能训练体系。例如在《机械制造基础》课程中,学生可通过VR设备 “拆解” 虚拟机床,观察内部齿轮啮合、刀具运动的细节,理解机械原理;《临床护理》课程开发 “虚拟病房”,学生对AI驱动的虚拟患者进行病情评估、穿刺操作等练习,系统实时反馈操作规范度(如进针角度、消毒流程)。

针对高风险、高成本的课程内容(如高压电操作、化工反应实验),VR 提供 “安全试错” 空间,学生可反复演练应急处理流程,在失误中积累经验,提升核心技能的熟练度与应变能力。

05 “学做一体”,开发优质新形态教材

虚拟现实技术让教材从 “静态文本” 升级为交互式虚拟资源包,实现 “学做一体”。新形态教材包含“VR实践模块”,如《汽车发动机构造》教材配套虚拟发动机模型,学生通过扫码等方式即可进入VR环境,360° 观察零件结构并进行虚拟拆装,系统自动标注关键部件功能与操作要点;《国际贸易实务》教材嵌入 “虚拟外贸展会”,学生可与AI虚拟外商进行谈判演练,教材实时提示贸易术语、结算流程等知识点。

93f587a9b68fbd853c078d1cc5412994.png

这种 “文字说明 + 虚拟操作 + 即时反馈” 的教材形态,让抽象知识具象化,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探索。

06 搭建 “双师 VR 研修平台”,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

虚拟现实技术为双师队伍培养提供沉浸式能力提升场景,突破实践培训的时空限制。搭建 “双师VR研修平台”,教师可进入虚拟企业车间参与 “技改项目”,如在 “智能物流仓储虚拟系统” 中设计自动化分拣方案,提升产业技术应用能力;通过VR教学实训舱,教师可模拟 “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”,练习虚拟实训指导、AI助教协同等数字教学技巧,系统生成教学行为分析报告。

此外,VR跨校教研平台支持教师与行业专家开展 “虚拟联合备课”,共同开发VR教学资源,如与人工智能企业专家合作设计 “机器学习算法可视化” 虚拟实验,快速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。

07 虚实融合、功能拓展,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

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实训基地的虚实融合与功能拓展,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训练效果。物理实训基地配套 “VR扩展空间”,如在传统汽修实训台基础上,接入 “新能源汽车VR实训系统”,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操作电池管理系统、自动驾驶传感器等先进设备,弥补物理设备更新滞后的问题。

61a96a1d8ad3701d248570b227259ac9.jpg

VR 还能记录实训过程数据(如操作步骤、完成时间、错误类型),自动生成技能评估报告,为实训优化提供依据。

08 推动教学空间与模式的全面革新,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

虚拟现实技术是数字化教学新生态的核心场景载体,推动教学空间与模式的全面革新。建设 “VR 虚拟校园”,学生可通过数字分身参与线上课堂、小组讨论、社团活动,如在 “虚拟创客空间” 与同学协作完成3D建模项目;开发“个性化学习VR助手”,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推送定制化虚拟训练,如为编程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 “可视化代码逻辑VR游戏”,在闯关过程中掌握算法知识。

VR还能打破学科壁垒,如将语文课与建筑史融合,学生在“虚拟故宫”中赏析古代建筑的同时,学习描写建筑的诗词文赋,构建跨学科的沉浸式学习体验。

09 开发 “多语种VR教学资源库”,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

虚拟现实技术搭建跨境教育协作虚拟平台,提升国际交流的深度与广度。开发 “多语种VR教学资源库”,将中国高职的优质课程(如高铁运维、电子商务)转化为VR课程,适配 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的产业场景,如在东南亚版 “跨境电商VR实训” 中,融入当地语言、支付习惯等元素;举办 “全球技能VR挑战赛”,各国学生在线上虚拟赛场比拼,通过VR实时观摩对手操作,促进技术交流。

bca15ba04023c8602aa72e4705573112.png

VR还能实现 “跨国虚拟实习”,学生可远程进入海外企业的虚拟分支机构,参与国际项目协作,如在“虚拟国际贸易公司” 中完成跨境订单处理全流程,提升国际竞争力。

10b9035ded93237dcd07c4c72dd2ae96.png


联系我们

电话:400-0066-915
地址:天津市红桥区宝能创业中心8层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
二维码